近日,由西南大學、重慶市林業(yè)科學研究院、重慶城市管理職業(yè)學院團隊合作完成的項目成果《?Chromosome-scale?genome?assembly?clarifies?the?mechanism?of?flooding?tolerance?and?evolutionary?history?of?Myricaria?laxiflora》在《科學引文索引》(SCI)一區(qū)TOP期刊上“Industrial?Crops?&?Products”發(fā)表。該研究報道了水柏枝屬染色體水平基因組,并從形態(tài)學、生理學、比較基因組等多個角度揭示了疏花水柏枝在淹沒的環(huán)境適應性和遺傳機制,為檉柳科物種種質資源的保護和資源的開發(fā)利用提供了指導。
文章標題:Chromosome-scale genome assembly clarifies the mechanism of flooding tolerance and evolutionary?history of?Myricaria laxiflora
期刊名稱:Industrial Crops & Products
合作單位:西南大學、重慶市林業(yè)科學研究院、重慶城市管理職業(yè)學院
研究物種:疏花水柏枝
研究方法:基因組學
百邁客生物為該研究提供了基因組測序和部分分析工作。
疏花水柏枝(Myricaria laxiflora),檉柳科,是長江流域天然存在的寶貴植物資源,對淹沒的棲息地具有較好的適應性,每年可以忍受大約五個月的淹沒。洪水對植物的生長、發(fā)育和產量產生負面影響,嚴重時可能導致死亡。全球氣候變化使洪水更加常見和嚴重。研究疏花水柏枝對極端洪澇環(huán)境的適應機制,尋找關鍵功能基因,為種質改良提供理論和遺傳依據。
本研究借助三代PacBio HiFi和Hi-C等技術,構建了高質量染色體水平的疏花水柏枝基因組,最終組裝大小為1.34Gb,contig N50=11.69Mb。二代、三代回比比對率分別為94.14%和99.75%,CEGMA和BUSCO評估分別為93.67%和96.47%,表明組裝的基因組完整性比較高。結合轉錄組預測、同源預測和從頭預測的方式共得到23,719個蛋白質編碼基因。

圖1-疏花水柏枝表型和基因組特征
比較基因組研究發(fā)現疏花水柏枝與苦蕎(F. tataricum)的親緣關系最為密切,大約在65-81百萬年前(Mya)發(fā)生分化;在19.74 ~ 24.60 Mya之間發(fā)生了一次全基因組復制(WGD), 4dTV分析證實了這一點。在0.15 Mya左右存在一個長末端重復(LTR)插入。這些基因組變化可能與疏花水柏枝在進化過程中所經歷的環(huán)境劇變(如青藏高原隆升)有關?;蚣易宸治鲲@示疏花水柏枝的特有基因家族與能量代謝和信號轉導密切相關;85個基因在疏花水柏枝基因組中經歷了正選擇,這些基因在與氨基酸合成和代謝相關的KEGG通路中顯著富集。

圖2-疏花水柏枝系統(tǒng)進化研究
作者通過比較水淹和對照條件下疏花水柏枝形態(tài)、生理和轉錄組學的變化,分析了植物對水淹的適應機制。總體而言,在完全淹沒的狀態(tài)下,疏花水柏枝采用“靜止”的策略。具體來說,在淹水條件下,光合作用減弱,生長停滯,糖酵解被激活,抗氧化酶系統(tǒng)增強。乙烯反應途徑可能是這一過程的調控因子,MlERF-VII基因(Mla11G026380)可能是調控這一過程的關鍵基因。

圖3-疏花水柏枝水淹脅迫響應信號通路
小 結
本研究成功構建了一個染色體水平的疏花水柏枝基因組,并對其特征進行了分析。進一步結合形態(tài)學、生理學和比較轉錄組學分析評估了該物種適應極端洪水環(huán)境(完全淹沒)的遺傳機制。本研究對疏花水柏枝種質資源的保護和資源的開發(fā)利用具有重要意義。